-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有一乘道能净众生,度诸忧悲,灭除苦恼,得真如法,谓四念处。”在这里,佛陀将四念处视作“一乘道”,众生若依此乘道而修行,则定会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此一乘之前,可谓众根普被,任何人依之修习,均可离苦得乐,故足以说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佛陀...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
1188 经: 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惟当尊重正法,得到诸梵天的赞叹。 本经叙述了佛陀初成佛道时所思惟正法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不恭敬者,则为大苦,无有次序。无他自在可畏惧者,则于大义有所退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乐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义满足。” 第二,“颇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
1186 经、1187经: 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有一位萦髻婆罗门很有善根,在未出家为婆罗门之前,曾经为佛陀所称许,赞其为“善知识”。这位婆罗门既为“萦髻”,大约是将长头发盘萦在头顶之上而得名为“萦髻”婆罗门。他以“萦髻”为题,而说偈曰:“外身萦髻者,是但名萦髻;内心萦髻者,是结缚众生。今请问瞿昙,云何解萦髻...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1185 经: 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有一位婆罗门见到佛陀经常在孙陀利河岸边习定,便前来询问:“瞿昙!至孙陀利河中洗浴不?”佛陀觉得这种问话有些突兀,随之反问道:“何用于孙陀利河中洗浴不?”为什么要到河中洗浴呢?回答是“孙陀利河是济度之数,是吉祥之数,是清净之数,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诸恶。”印度人喜欢到河中洗浴,除了降暑...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记载佛陀与孙陀利河边
1184 经: 此经记载佛陀与孙陀利河边与婆罗门施食之因缘。 曾经一段时间,佛陀住止于孙陀利河岸附近。孙陀利河位于北印度的拘萨罗国境内,在当地来说,大约是仅次于恒河且带有神圣意味的一条支流。正是由于被视为一条圣河,所以四周的人们总是喜欢到河中沐浴,并且在河的两岸从事各种祭祀活动。关于祭祀的具体内容与细节,现在很难知其原貌。从祭祀供...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在
1182 经、1183经: 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林中宴坐,得到婆罗门的赞叹。 1182经叙述一位婆罗门大清早去田间劳作,当他见过一片树林时,见到一位出家人端坐于树下,所谓“仪容端正,诸根清净,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观”。这位婆罗门很是敬服,便上前礼拜佛陀,并问言:“瞿昙!我近在此经营事业,故乐此林。瞿昙于此有何事业,乐此林中?”大意是您为什么...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
1181 经: 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说世之布施福德良田。 释迦文佛住世后期,随着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犹如破车,捆绑而行”。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佛陀率领一些贴身弟子从摩揭陀的王舍城出发,一路向北,在毗舍离境内的聚落安居度雨季时,老人家患了重病;病愈后继续前行,途中接受了铁匠纯陀的供养与皈...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
1180 经: 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会之中,为诸婆罗门说法。 我们在《长阿含》和《中阿含》内的各种经典记载中,可以看到佛陀经常与诸婆罗门展开辩论,往往使婆罗门理屈词穷、进退维谷。有些婆罗门很自大,在公众场合扬言自己将毫不费力地将佛陀驳倒,后来一见到世尊,还没等到辩论会开始,突然变得张口结舌、惊慌失措。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大约病得很严重,所谓“疾病困笃”。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向他的老对手释提桓因求救:“憍尸迦!当知我今疾病困笃,为我疗治,令得安隐!”释提桓因倒没有拒绝,只是向阿修罗王提出一个条件:“汝当授我幻术,我当疗治汝病,令得安隐。”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叫幻术。幻术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控制法,它通过...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18
辛二、精明内溢拾出蛲蛔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心。亦指观行之心。精行。亦功用也。余可知。 辛三、精魄合离空中闻法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
佛学网2020-10-06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
1189经叙述佛陀以乘道而观察四念处。“有一乘道能净众生,度诸忧悲,灭除苦恼,得真如法,谓四念处。”在这里,佛陀将四念处视作“一乘道”,众生若依此乘道而修行,则定会出离生死苦海,运至涅槃彼岸。此一乘之前,可谓众根普被,任何人依之修习,均可离苦得乐,故足以说明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佛陀...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
1188 经: 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惟当尊重正法,得到诸梵天的赞叹。 本经叙述了佛陀初成佛道时所思惟正法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方面内容: 第一,“不恭敬者,则为大苦,无有次序。无他自在可畏惧者,则于大义有所退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者,得安乐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大义满足。” 第二,“颇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
1186 经、1187经: 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有一位萦髻婆罗门很有善根,在未出家为婆罗门之前,曾经为佛陀所称许,赞其为“善知识”。这位婆罗门既为“萦髻”,大约是将长头发盘萦在头顶之上而得名为“萦髻”婆罗门。他以“萦髻”为题,而说偈曰:“外身萦髻者,是但名萦髻;内心萦髻者,是结缚众生。今请问瞿昙,云何解萦髻...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1185 经: 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有一位婆罗门见到佛陀经常在孙陀利河岸边习定,便前来询问:“瞿昙!至孙陀利河中洗浴不?”佛陀觉得这种问话有些突兀,随之反问道:“何用于孙陀利河中洗浴不?”为什么要到河中洗浴呢?回答是“孙陀利河是济度之数,是吉祥之数,是清净之数,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诸恶。”印度人喜欢到河中洗浴,除了降暑...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在
1182 经、1183经: 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林中宴坐,得到婆罗门的赞叹。 1182经叙述一位婆罗门大清早去田间劳作,当他见过一片树林时,见到一位出家人端坐于树下,所谓“仪容端正,诸根清净,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观”。这位婆罗门很是敬服,便上前礼拜佛陀,并问言:“瞿昙!我近在此经营事业,故乐此林。瞿昙于此有何事业,乐此林中?”大意是您为什么...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
1181 经: 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说世之布施福德良田。 释迦文佛住世后期,随着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犹如破车,捆绑而行”。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佛陀率领一些贴身弟子从摩揭陀的王舍城出发,一路向北,在毗舍离境内的聚落安居度雨季时,老人家患了重病;病愈后继续前行,途中接受了铁匠纯陀的供养与皈...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
1180 经: 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会之中,为诸婆罗门说法。 我们在《长阿含》和《中阿含》内的各种经典记载中,可以看到佛陀经常与诸婆罗门展开辩论,往往使婆罗门理屈词穷、进退维谷。有些婆罗门很自大,在公众场合扬言自己将毫不费力地将佛陀驳倒,后来一见到世尊,还没等到辩论会开始,突然变得张口结舌、惊慌失措。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大约病得很严重,所谓“疾病困笃”。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向他的老对手释提桓因求救:“憍尸迦!当知我今疾病困笃,为我疗治,令得安隐!”释提桓因倒没有拒绝,只是向阿修罗王提出一个条件:“汝当授我幻术,我当疗治汝病,令得安隐。”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叫幻术。幻术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控制法,它通过...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18
辛二、精明内溢拾出蛲蛔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心。亦指观行之心。精行。亦功用也。余可知。 辛三、精魄合离空中闻法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
佛学网2020-09-07佛法治病
文章排行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
- 10-06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
本栏推荐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
- 09-07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
- 10-06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栏目更新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
- 10-06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
- 10-06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J 1189经叙述佛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
- 09-07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
专题栏目
-
-
法师介绍
净土法门
居士文章
寺庙介绍
戒除邪淫
人间百态
积德改命
幸福人生
深信因果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护生
佛教仪轨
佛教活动
佛教知识
学佛感应
精进念佛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
佛教新闻
佛教故事
佛经简介
佛经原文
佛经注音
佛经入门
佛经浅释
佛经白话文
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地藏经
圣严法师
宣化上人
海涛法师
大安法师
昌臻法师
大宝法王
明证法师
南 怀 谨
梦参老和尚
星云法师
慧律法师
慈诚罗珠
蔡 礼 旭
素全法师
证严法师
益西彭措
了幻法师
妙境法师
索达吉堪布
慧净法师
圣一法师
道证法师
小 和 尚
印光大师
仁焕法师
学诚法师
堪忍尊者
妙祥法师
妙莲老和尚
印顺法师
法宣法师
元音老人
刘 素 云
济群法师
达真堪布
开愿法师
耀一法师
静波法师
黄念祖居士
广化法师
净界法师
明一法师
陈 大 惠
果戒法师
如本法师
寂静法师
生根活佛
果真法师
彭鑫博士
果卿居士
定弘法师
宏满法师
胡 小 林
宏圆法师
心经
忏悔
感情
堕胎
人生
回向
施食
大悲咒
精进念佛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轮回
福报
感应
自杀
财富
供养
仪轨
药师佛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观音心咒
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
拜忏
因果
婚姻
生活
因缘
楞严
往生
普门品
深信因果
积累福报
净土法门
学佛问答
佛法治病
健康
法会
菜谱
爱情
布施
华严
助念
地藏经
消除业障
戒除邪淫
积德改命
戒杀放生
孝顺父母
超度
持戒
功德
家庭
生命
持咒
临终
准提咒
子女教育
阿弥陀经
准提菩萨
无量寿经
因果报应
手淫
皈依
感恩
放下
打坐
抑郁
财神
舍利子
同性恋
学佛弟子
药师佛咒
西方三圣
山西小院
附体
开光
生气
智慧
算命
出家
宽容
地藏七
东林寺
婚外情缘
感恩父母
传统文化
中阴
随缘
癌症
痛苦
情爱
姻缘
佛教
往生咒
金刚经
学弟子规
合作伙伴
-
请添加QQ:1750995114
-
玄裕法师
玄裕法师微信
阿弥陀佛
普度众生 -
公众号
清禅寺公众号
普度众生
欢迎虔诚向佛之人互相交流 -
微信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支付宝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返回顶部
备案号:皖ICP备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