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严法师视频讲座在线观看
圣严法师简介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于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十四岁在狼山广教寺出家后,历经了经忏、佛学院、军旅等生涯,1949年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役期间,因缘际会,巧遇灵源老和尚,得到禅法的入手处。之后,于三十岁时在东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其后,无论是六年闭关苦修、日本留学、美国弘法,或是开创法鼓山等,总是在无路中找出路,在艰...
佛学网2021-02-2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罪由心生,还由心灭--学佛网
圣严法师:罪由心生,还由心灭 「罪由心生,还由心灭」这两句话八个字,就是禅宗的心要,也可以说是佛法的精要。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上天堂、下地狱都是出于我们的心;环境的好、坏,也是由于心造心受;有福报及苦报,也是由于心的运作。 这个「心」,是指凡夫的心,就是普通的人心。 从佛经的立场看,普通人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都在造罪。因为人...
佛学网2021-02-1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圣严法师: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的缺失。当我们内省观照时,希望找出问题所在。经过自我省察,看到了缺失和问题,就是修行的成果。上次禅期中一位女士提到,当她愈常想到自己的短处,而又不知道如何祛除时,就对自己愈失望。她说:「或许我没有能力习禅。」 当我站到她面前,头上的灯将我的影子投射...
佛学网2021-02-1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常常都会听到抱怨的声音,有的是抱怨配偶不体贴、孩子不听话,有的则是抱怨老板、同事,另外还有人抱怨政府决策、社会环境……,其实,抱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更低落,于事无补。 当然,抱怨并非全然无理取闹,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有道理,却受了委屈、损失或冤枉,或是认为对方头脑不清楚、...
佛学网2021-02-1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怎样建立佛化家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建立婚姻的共识 我们讲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从你们两个结婚开始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需要建立婚姻的共识。婚姻的共识是关怀、是互敬、是礼让、是互为同修菩萨,互为善友,彼此相互提携、共同的成长。如果遇到另一半很消极、很无奈、很孤单的时候,我们应该鼓励他(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的挫折无所谓,我们...
佛学网2020-10-09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对于种种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苦形成的原因。然而,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也无法真正体会苦的真...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求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转变成瞋恨心,终究会自害害人。 另外一种欲求则是“争取”,一般人认为争取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不争,反而...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任何事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
悭吝会让我们不得人缘、失去朋友,同时自我也不能成长。因此,无论我们有什么东西,都尽量能让人充分运用,包括名位、财产和权力等都是一样,而不要自己独享。有很多名人就是怕被人利用,因此不愿意把名借给人,像有时别人只不过是希望能借助你的名气来推广某一个活动,代表你也赞成这件事情,但即使这只是一个假名,你可能仍然不愿意借给他用。 当...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所以佛经的数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们这里,最适用和最通行的,则有《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等。 诵经的起源,出于印度释迦佛的时代。当时的佛经,既没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写本,都是...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 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自己,因为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每当瞋恨心生起时,你就会怨恨自己:「怎么搞的?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实在太不应该了!」 情绪是不能用控制的方...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脱,不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脱什么?脱苦。有人对我说:‘我不要佛法来解脱,我不觉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问他:‘你要不要得到称心满意的工作机会?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个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说:‘假如做得到的话,通通都要。’我说:‘那么你...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永无了期。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子子孙孙,都要受苦。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当然也是一样的了。 因为,佛教讲三界的生死是苦...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问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会带着刀子去谈判,想要杀人:「既然我不能得到你,也不让别人得到你。」爱情怎么会变成这样恐怖?为什么谈恋爱变成这么高风险?原来很美的事,都不美了。 圣严法师答 :有一个中国男孩,爱着一个美国女孩。但是女方父母反对他们交往,希望两人分开。男孩知道以后很痛苦,也很气愤,跟我说要报复女孩的父母。 后来女孩也找我。...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们的行为中’,也就是佛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许多人学禅,目的为了要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而佛在那里呢?佛在每一个人的自性中,佛在每一个人的自心中,所谓:‘佛在心中坐,不要蹉跎过’,既然知道佛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便不能浪费时间、生命、光阴,不要糊里胡涂、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那样...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杀生的定义和范围
原则上说,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所以,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众生固然一律平等,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或称为黑业),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也能修善业(或称为白业),而升天堂、出三界乃至于成佛;其他众生,除极少的特殊例子之外,既不知善,也不知恶为何事,只有随业受报的自然行为,而没有心意的造作在内。所以,人是道器,只有人能修道...
佛学网2020-10-06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当的行为才会造成坏的结果,因此会有人说:“我不做什么,想一想总没有关系吧?”这样的想法,对吗? 当然不对!虽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但是不好的念头、坏的想法一样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通常人的行为包括三个部分: (一)心理的行为(二)语言的行为(三)身体的行为,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
佛学网2020-10-0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佛教怎么看“夫妻是冤家,孩子是讨债鬼”?
“夫妻是冤家”,不是佛教的观念。 在中国章回小说、民间戏剧中,都有“你是我的冤家”这样的称呼。甚至有一些民间故事说,夫妻有三世、四世、七世……不断在做夫妻。由于你欠我、我欠你,欠来欠去就变成夫妻,做了夫妻后,爱就爱得半死,因为彼此有恩;怨又怨得要死,因为彼此有冤。恩和怨,爱和恨就纠缠不清。 这种观念并不正确,因为他们把爱变成...
佛学网2020-10-0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揭秘超度亡灵的终极真相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牛马乃至蚊蚁等动物)、地狱等六大类,在此六类之中生来死去,又死去生来,称为六道轮回,所以,人死之后,仅有六分之一的...
佛学网2020-10-05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学佛不能脱离社会还是应该组建家庭?
亲近三宝也要照顾家庭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得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务,便是建设和乐的家庭。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爱,敬与...
佛学网2020-10-04圣严法师
-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追求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和成本,否则这种快乐就变成一种“负债”,苦就会接踵而至。就像一个人身上没有钱却想看电影,只有想办法偷偷溜进电影院,起先一、两...
中国佛学网2020-09-09圣严法师
文章排行
本栏推荐
- 09-09圣严法师:压力山大的现代人,你可以试着用佛法减压
- 09-04圣严法师:佛说爱情
- 09-09圣严法师:怎么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
- 09-09圣严法师:学会和不喜欢的人相处
- 09-09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 09-09圣严法师: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很重要
- 09-09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 09-04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 09-09圣严法师:人在福中不知福了
- 09-02圣严法师:在家修佛者的处世原则
- 09-09圣严法师:成佛以后也要受报吗?
- 09-09圣严法师:学佛后还能享受现有的生活吗
- 09-09圣严法师:逆境也是无常的
- 09-09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 09-04圣严法师:佛教入门(1)
栏目更新
- 02-26圣严法师视频讲座在线观看
- 02-15圣严法师:罪由心生,还由心灭--学佛网
- 02-15圣严法师: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 02-15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 10-09圣严法师:怎样建立佛化家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 10-06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 10-06圣严法师: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 10-06圣严法师:任何事恰到好处就是最好的
- 10-06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 10-06圣严法师: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 10-06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 10-06圣严法师: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 10-06圣严法师:爱情为什么会变的这样恐怖
- 10-06圣严法师:佛在心中,口中,行为中
- 10-06圣严法师:杀生的定义和范围
专题栏目
-
-
法师介绍
净土法门
居士文章
寺庙介绍
戒除邪淫
人间百态
积德改命
幸福人生
深信因果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护生
佛教仪轨
佛教活动
佛教知识
学佛感应
精进念佛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
佛教新闻
佛教故事
佛经简介
佛经原文
佛经注音
佛经入门
佛经浅释
佛经白话文
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地藏经
圣严法师
宣化上人
海涛法师
大安法师
昌臻法师
大宝法王
明证法师
南 怀 谨
梦参老和尚
星云法师
慧律法师
慈诚罗珠
蔡 礼 旭
素全法师
证严法师
益西彭措
了幻法师
妙境法师
索达吉堪布
慧净法师
圣一法师
道证法师
小 和 尚
印光大师
仁焕法师
学诚法师
堪忍尊者
妙祥法师
妙莲老和尚
印顺法师
法宣法师
元音老人
刘 素 云
济群法师
达真堪布
开愿法师
耀一法师
静波法师
黄念祖居士
广化法师
净界法师
明一法师
陈 大 惠
果戒法师
如本法师
寂静法师
生根活佛
果真法师
彭鑫博士
果卿居士
定弘法师
宏满法师
胡 小 林
宏圆法师
心经
忏悔
感情
堕胎
人生
回向
施食
大悲咒
精进念佛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轮回
福报
感应
自杀
财富
供养
仪轨
药师佛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观音心咒
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
拜忏
因果
婚姻
生活
因缘
楞严
往生
普门品
深信因果
积累福报
净土法门
学佛问答
佛法治病
健康
法会
菜谱
爱情
布施
华严
助念
地藏经
消除业障
戒除邪淫
积德改命
戒杀放生
孝顺父母
超度
持戒
功德
家庭
生命
持咒
临终
准提咒
子女教育
阿弥陀经
准提菩萨
无量寿经
因果报应
手淫
皈依
感恩
放下
打坐
抑郁
财神
舍利子
同性恋
学佛弟子
药师佛咒
西方三圣
山西小院
附体
开光
生气
智慧
算命
出家
宽容
地藏七
东林寺
婚外情缘
感恩父母
传统文化
中阴
随缘
癌症
痛苦
情爱
姻缘
佛教
往生咒
金刚经
学弟子规
合作伙伴
-
请添加QQ:1750995114
-
玄裕法师
玄裕法师微信
阿弥陀佛
普度众生 -
公众号
清禅寺公众号
普度众生
欢迎虔诚向佛之人互相交流 -
微信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支付宝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返回顶部
备案号:皖ICP备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