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群法师:如何修学戒律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切,只见戒律而不见佛法,使持戒成为一种形式、片面而孤立的行为。事实上,戒律只是佛法修学体系的一个基础,必须将其放在整个修学体系中去理解,才能更好地学戒、持戒。在此,我想从佛法修学体系的五大要素,来谈谈如何修学戒律。 一、皈依是灵魂 皈依,是持戒的灵魂。 我们受戒,是从皈依中获...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放弃我执
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 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 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忏悔是人生的清洗剂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心理,痛改前非,保证不再犯第二次了。忏悔,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很重视忏悔,共产党也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忏悔,他们向谁忏悔呢?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宽恕...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谈佛法如何运用于生活中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并不多。 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的保佑,这种信仰非常表面、非常功利。真正的学佛修行,并不是刻意...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修行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母要尽到教育子女的责...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怎样拜佛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的佛我应该怎样去拜?这么多的佛陀我怎么拜得过来呢?“我以普贤行愿力故”,现在我们要用普贤菩萨的思想境界去拜,拜的时候“深心信解,如对目前”,相信十方世界都有佛的存在,假如信心不足,那是不行的。在相信、理解、接受十方诸佛存在的同时,还要观想十方诸佛都在我的面前。 “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悉,是完全...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建立合理的世界道德规范
——佛教道德与当今社会 当今世界面临着信仰危机,也面临着道德危机。在经济至上、金钱至上的观念指导下,传统的伦理道德,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正在逐渐从我们眼前消失。物质文明的发展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舒适方便,但同时,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也频频出现。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进行反思,不能正确认识到道德重建的必要性,那...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认识菩提心
一、普通人的发心 “发心”这两个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长辈们要求我们发心,许多同辈之间彼此也会用发心来相互鼓励。但细究起来,有几个人能真正认识到发心的意义?又有几个人能将“发心”发得到位、发得准确、发得有水平?事实上是很少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发心似乎已经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几乎都...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佛教的福寿观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性的看法,今天再来和大家谈“佛教的福寿观”。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系,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因此求得大富大贵、长命百岁是世人共同的愿望,但...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人类几千年文明,始终在探讨着建设一个理想的社会,希望因此而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原始的部落到国家,从专制到民主。今天的发达中国家的社会制度,也许比起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建全了。可是今天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并不比以往要少,甚至要多的多。可见今天的社会制度并不圆满。人类还有必要继续研究探讨更好的社会制度。 佛教的净土便是理想的社会...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心灵环保
今天,我要和大家谈一谈有关心灵环保的课题。 环保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的潮流所向。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地球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正在日复一日地被污染。生活在城市的人会感觉特别明显,曾几何时,纯净的蓝天已成为难得一见的风景,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堪称奢侈的享受。水是生命之源,但我们能够喝到的是什...
佛学网2021-01-30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供养的意义
供养的意义 济 群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所谓“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表达对佛陀的尊重和恭敬。供佛并不表示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么回事。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日常生活
东晋道安大师把佛经科为三分:即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通常又有证信序、发起序两个部分。证信序是记述佛陀当时讲这部经典时的法会条件,各个经典在模式上基本相同,因而又称通序;发起序是佛陀讲这部经发起的因缘,经中或有或无,千差万别,故又称别序。 发起序与经的内容往往关系非常密切。而不同的经典,发起因缘也各异,像《华严经》、《法...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避不开,躲不掉,那就面对
现在,地球的环境已经越来越恶劣。人类对自然不遗余力的破坏,已经使我们开始吞咽自己亲手种下的这颗苦果:空气污染了,水源污染了,臭氧层出现了空洞……而由此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正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水土的流失使水灾空前地泛滥;森林面积的减少使沙漠向城市逼近;众多野生动物的灭绝又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人际关系也是我们痛苦...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济群法师:平等饶益众生
我们随顺众生,到底顺从哪一些众生呢?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刹海所有的众生,我们都要顺从他们,给众生带去安乐、利益。我们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师长、阿罗汉、佛菩萨那样,一律平等地对待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妻子随顺丈夫,丈夫随顺妻子。儿子随顺父母,弟子随顺师父……,这些都不是太难做到,对吧?因为这些...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皈依修学手册:结束语[济群法师]
九、结束语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修行的基础,更是成佛的保障。不论出家或在家佛子,都应将皈依作为修学重心。希望每个初学佛者能将修习皈依视为首要,为未来修行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建议每位佛子,不论学佛有多长时间,修行有多大成就,一生中都能以相当时间修习皈依。这不仅能培养对三宝的信心和感恩心,对提升个人修行也有莫大帮助。所以,我自...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修习 [济群法师]
八、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质,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整个修行。因此,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时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有关于此,大小乘经论中有着丰富内容。在原始经典《阿含经》中,主要体现为三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和六随念(另加念戒、念舍、念天)等...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利益[济群法师]
VII、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暂时利益,即人天福报;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等大乘典籍中,都有相当篇幅论...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学处[济群法师]
VI、皈依的学处 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战,稍有不慎,便会受到攻击,乃至陷入重重包围而落败。在修行路上,凡夫心有如千万个伺机而动的对手,正在寻找一切入侵机会。所以,当我们获得皈依体之后,应全力护持,警惕所有可能使自己破失皈依的逆缘,这就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学处,不得稍有违犯。 一、遮止学处 遮止,即皈依后不能做什么。三皈誓言中的“皈依佛...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正行[济群法师]
V、皈依的正行 皈依三宝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当我们通过皈依仪式成为佛子后,又该如何进一步修学呢?《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通过这些相应的修习,才能完成皈依的究竟意义。 一、亲近善知识 皈依,虽是皈投十方三世一切佛宝、法宝、僧宝,但在修行实践中,还须落实于具体的善...
佛学网2021-01-15济群法师
文章排行
- 09-06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 01-30济群法师:谈佛法如何运用于生活中
- 12-04济群法师:背个皮囊四处走
- 01-15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利益[济群法师]
- 10-01济群法师: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 10-06济群法师:条件越好,欲望越多,活得简单才能自由
- 10-06济群法师:布施能破除贫穷
- 12-04济群法师:浮世中,拒绝浮躁
- 10-08亲人不理解时如何抉择?
- 01-13济群法师:谁来决定因果报应
- 09-06济群法师:分别不分别
- 09-15济群法师:色不异空,空即是色是何意?
- 10-23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有空不二
- 09-16济群法师:五福从哪里来
- 10-01济群法师:“空”的智慧,用智慧解决你工作,生活中的
本栏推荐
- 10-18济群法师学佛答问 二
- 10-06济群法师: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 10-06济群法师:布施既能破除贫穷也能拥有福德
- 09-14济群法师: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 09-06济群法师:真善美
- 12-04济群法师:做人才是你的终身职业
- 10-01济群法师:人世间真正的自由,并非人人可以享有
- 09-09济群法师: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修给佛菩萨
- 01-13济群法师:亲人究竟是缘还是债
- 10-06济群法师:佛陀涅盘后,我们还有机会请佛住世吗?
- 11-05济群法师:付出时间,就是付出生命
- 09-05济群法师:靠什么成为法器
- 09-06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 09-13济群法师: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 10-01济群法师:为何同时出生的人命运不同?
栏目更新
专题栏目
-
-
法师介绍
净土法门
居士文章
寺庙介绍
戒除邪淫
人间百态
积德改命
幸福人生
深信因果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护生
佛教仪轨
佛教活动
佛教知识
学佛感应
精进念佛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
佛教新闻
佛教故事
佛经简介
佛经原文
佛经注音
佛经入门
佛经浅释
佛经白话文
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地藏经
圣严法师
宣化上人
海涛法师
大安法师
昌臻法师
大宝法王
明证法师
南 怀 谨
梦参老和尚
星云法师
慧律法师
慈诚罗珠
蔡 礼 旭
素全法师
证严法师
益西彭措
了幻法师
妙境法师
索达吉堪布
慧净法师
圣一法师
道证法师
小 和 尚
印光大师
仁焕法师
学诚法师
堪忍尊者
妙祥法师
妙莲老和尚
印顺法师
法宣法师
元音老人
刘 素 云
济群法师
达真堪布
开愿法师
耀一法师
静波法师
黄念祖居士
广化法师
净界法师
明一法师
陈 大 惠
果戒法师
如本法师
寂静法师
生根活佛
果真法师
彭鑫博士
果卿居士
定弘法师
宏满法师
胡 小 林
宏圆法师
心经
忏悔
感情
堕胎
人生
回向
施食
大悲咒
精进念佛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轮回
福报
感应
自杀
财富
供养
仪轨
药师佛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观音心咒
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
拜忏
因果
婚姻
生活
因缘
楞严
往生
普门品
深信因果
积累福报
净土法门
学佛问答
佛法治病
健康
法会
菜谱
爱情
布施
华严
助念
地藏经
消除业障
戒除邪淫
积德改命
戒杀放生
孝顺父母
超度
持戒
功德
家庭
生命
持咒
临终
准提咒
子女教育
阿弥陀经
准提菩萨
无量寿经
因果报应
手淫
皈依
感恩
放下
打坐
抑郁
财神
舍利子
同性恋
学佛弟子
药师佛咒
西方三圣
山西小院
附体
开光
生气
智慧
算命
出家
宽容
地藏七
东林寺
婚外情缘
感恩父母
传统文化
中阴
随缘
癌症
痛苦
情爱
姻缘
佛教
往生咒
金刚经
学弟子规
合作伙伴
-
请添加QQ:1750995114
-
玄裕法师
玄裕法师微信
阿弥陀佛
普度众生 -
公众号
清禅寺公众号
普度众生
欢迎虔诚向佛之人互相交流 -
微信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支付宝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返回顶部
备案号:皖ICP备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