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讲 认识戒律
守戒等于保护自己的色身,使身心两方面永远是充实的圆满的,没有缺点、漏洞。‘大智度论’比喻受戒有如乘坐一个空气袋渡海到彼岸,这个空气袋不能有一点缺漏,若一点点的破洞,水就会灌进来而沉没下去,到不了彼岸。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同时也点出了修行的功夫和道理。一个修行人犯戒后,身心漏失,精气神不充沛,永远到不了彼岸。所有药师如来愿一切众生在他的法门中修行,毫无缺漏。
所有佛法的戒律有一统称叫‘三聚戒’,三个要点。聚是累积之意,积功累德,我们的功德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好比作生意赚钱,是一分一厘慢慢累积成很多钱。修行也是慢慢一点一滴累积善行,功德方能圆满,这是‘聚’的道理。
那三种聚戒呢?
(一)摄律仪戒
(二)摄一切善法戒
(三)饶益一切有情戒
一般人学佛受三皈五戒,乃至受八关斋戒或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戒等,这些在戒律是属于‘别解脱戒’,是特别的戒。别解脱戒是只求解脱这个世间,没有求成就这个世间。换句话说,只求自己跳出这个世间,没有做到改造、完成这个世间。别解脱戒又属于摄律仪戒的一部分。摄是包括的意思,律是道德规范,仪是修道的端正威仪,也就是儒家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些都属于司聚戒中的摄律仪戒。
菩萨道大乘戒的一部分也属慑律仪戒。然而慑律仪戒守得好只能说成就了‘一聚戒’,累积此一种戒律而得的成果,其最高成就仅是梵行清净,尚非‘摄一切善法戒’。要达到摄一切善法戒非常难,换句话说,戒律有许多是消极的、躲避的;摄一切善法戒是积极的,利他利世的。
何谓‘摄一切善法戒’?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大家都晓得的‘诸善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诸恶莫作’是摄律仪戒,‘众善奉行’是摄一切善法戒。这两句话是佛学的重点,也是中国文化的重点,其所涵盖的意义谁都知道,但是谁都做不到。
禅宗有一则公案,唐代有一位连法名也不用的禅师,在山上一棵大树上造了一个像鸟窝的篷子,自己住在草蓬里,人称‘鸟巢禅师’,白居易在杭州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便前往参访,白居易看鸟巢禅师住在树上,十分惊讶地说:‘师父啊!下面是万丈悬崖,你住在这里多危险啊!鸟巢禅师说:我一点也不危险,我看你才危险!’白居易心里觉得奇怪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职位比现在的省主席还大,那有什么危险?鸟巢禅师说了两句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其实人人都如此,心里妄想像一把火一样在煎,心里的思想、情绪、业力停不了。白居易到底是学问好、修养高,马上跪下来皈依鸟巢禅师,并且问师父怎么修行?请求师父传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话。鸟巢禅师说:‘三岁孩子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知道而做不到有什么用?如果做到了就是‘摄一切善法戒’。摄一切法戒是行一切功德,然而功德成就还不够,必须饶益一切众生行菩萨戒,亦即成就他人的戒。
天下一切众生没有不自私的,所有永远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佛。只求利益一切众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萨,做到‘饶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
饶益有情戒更是难办,实际上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非发愿饶益一切有情不可。你看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首先发愿都是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利益自己,因此他成就得特别快。
许多学佛、打坐或修道的人常常跟我说:‘老师啊!我都没有什么进步。’唉呀!凭你那种行为、心性想要进步?如果有进步,那真是无佛理、无天理了!一切为自己,自私自利,那你进步了,我怎么办?他又怎么办?
所以你不要问为什么没有进步,没有成就,为什么做人做事有那么多困扰?先问你自己发心、发愿了没有?做了几件好事?
三聚戒包含了以上所说那么多的意义,要想做到三聚戒不缺,谈何容易?那么究竟容易不容易呢?上面有一句话可供你参考,修行一切清净之行--梵行。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九)
佛学网2021年02月20日南 怀 谨
简介第29讲 认识戒律 守戒等于保护自己的色身,使身心两方面永远是充实的圆满的,没有缺点、漏洞。‘大智度论’比喻受戒有如乘坐一个空气袋渡海到彼岸,这个空气袋不能有一点缺漏,若一点点的破洞,水就会灌进来而沉没下去,到不了彼岸。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同时也点出了修行的功夫和...
上一篇: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八)
第28讲 修清净梵行
现在继续药师佛修因地菩萨时所发的第五大愿: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此愿简单的说,希望来世证得佛果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众生没有一点不道德的行为,假定有人在道德方面有一点遗憾的行为,只要听到或想到药师佛这个名号的内涵,包含的意义,就可重新获得清净。清净很难,我们心里总是不清净。得清净便能不堕恶趣:地狱、饿鬼、畜牲道。
这是先说明它的大意,现在我们研究经典上的原文。
药师佛说,希望我将来成佛证得菩提时,这个世界上所有无量数无边数有情众生,在我这个法门中修持梵行;我法有两种意义:广泛来说,‘我法’就概括了一切佛的佛法,狭义点说,‘我法’就是指药师如来的法门。
在药师如来琉璃光世界修什么法门?又怎么修?修些什么?修行梵行,就是修习自己的行为变成梵行。
何谓梵行?就是清净行,究竟的清净,没有一点渣滓,没有一点瑕疵。绝对清净庄严之行谓之梵行。
所有初禅三天叫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大梵天是初禅天之王。修成梵天之行,毕竟清净,然后证得不还果、阿罗汉果,永远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叫清净梵行。
因此要想学佛,换句话说,想修药师如来的法门,随时要修一切清净梵行。自己内心不修清净梵行,光想念一声‘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就算药师佛想替你消灾,你也得不到感应,因为你心里有如庄子所说的‘夫子之心,其蓬也夫’,乱草一堆,琉璃光想进都进不来,你的心里被乱草般的烦恼塞住了,得不到加庇。
所有药师佛说,假使有人在他的法门中修一切梵行,受到他的愿力的影响和愿力的感应,戒律永远不会有缺漏。何以称严持戒律为‘不缺戒’?通常讲戒律有持戒、犯戒、破戒等名称,详细讲还有许多观念。一般学佛很少听到‘不缺戒’这个名词,什么叫不缺戒呢?不缺戒就是不缺漏,太虚法师的注解有解说。
下一篇: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
吴亦凡
莫斯其格
有人说,这是一个拼颜值的时代,颜值几乎成为衡量一切的首要标准。从现状上看,这似乎并没有错。各种娱乐真人秀动不动就打出“颜值爆表”的噱头来吸引关注,电影宣传也遍地是“帅”、“鲜”、“萌”的宣传语,似乎只要高大帅气气质萌,就能横扫娱乐圈。
但是,光靠“颜值”当然是不够的。这也正是粉丝们说的那样,大家看到他们的努力了吗?无论是李易峰、吴亦凡、鹿晗还是杨洋,光用“颜值”和“一夜爆红”来抹杀他们在走红前所付出的所有奋斗和汗水自然是不对的,只不过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他们更幸运罢了。
因此,对于时下的“高颜值”明星来说,如何维持高人气,如何把自己脚下的路走得更宽更远,自然要靠作品说话。毕竟,颜值总会有衰退的一天,偶像更新换代之快也远超你我想象,所以,真正能保证不被取代、在娱乐圈站稳脚跟,明星还是必须通过各种新作品、新挑战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甚至再创新一波的辉煌。抓住这次跟娱乐圈名导和著名演员合作的机会锤炼演技,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不只在“脸”上。
评论

- 全部评论(0)
文章排行
- 09-04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5讲-3
- 10-03南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
- 09-01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八章)
- 09-02南怀瑾:《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
- 09-0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六章)月色如水人如波01
- 09-04南怀瑾:人如何才能做到“随遇而安”?
- 09-09南怀瑾:念佛法门,非常殊胜
- 09-09南怀瑾:什么才是最大的迷信?
- 09-04南怀瑾:华严菩萨的境界
- 10-05南怀瑾:一定要正确理解念佛的“念”
- 09-02南怀瑾:鼻子通畅与健康02
- 09-02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七章 佛国随俗世还真
- 10-03南怀瑾:念佛法门的大秘密
- 10-04南怀瑾:时间用在何处最好?
- 01-14南怀谨:如何修证佛法(十三)
本栏推荐
- 09-06南怀瑾:修行为什么要戒淫
- 09-10南怀瑾:思想的癌症,才是致命伤
- 09-11南怀瑾:人到底是聪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呢
- 09-09南怀瑾:念佛的八个层次
- 10-05南怀瑾:对未来的惊人预言,启开你的远见
- 09-10南怀瑾:神奇的缘
- 09-09南怀瑾:这样念佛,你会进入一片光明清净中,有无比的
- 09-09南怀瑾:25种入定方法01
- 09-09南怀瑾:中风急救关键时刻,记住十指放血
- 09-10南怀瑾:恢复到儿童的天真
- 09-09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章)
- 09-10南怀瑾:哪种梦可以昭示未来?
- 09-09南怀瑾:念《准提咒》求什么得什么!
- 09-09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二章)02
- 09-09南怀瑾:怎样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十六个方法15
栏目更新
- 03-01��I`
- 02-21南怀瑾先生谈缘:有缘夫妻 债务儿女
- 02-21南怀谨:自欺、欺人、被人欺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一)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九)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八)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七)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六)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五)
- 01-18南怀瑾谈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方向
- 01-18南怀瑾: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 01-18南怀瑾:钱财买不到的是寂寞
- 01-18南怀瑾: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 01-18南怀瑾老师1985年准提菩萨圣诞开示
专题栏目
-
-
法师介绍
净土法门
居士文章
寺庙介绍
戒除邪淫
人间百态
积德改命
幸福人生
深信因果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护生
佛教仪轨
佛教活动
佛教知识
学佛感应
精进念佛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
佛教新闻
佛教故事
佛经简介
佛经原文
佛经注音
佛经入门
佛经浅释
佛经白话文
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地藏经
圣严法师
宣化上人
海涛法师
大安法师
昌臻法师
大宝法王
明证法师
南 怀 谨
梦参老和尚
星云法师
慧律法师
慈诚罗珠
蔡 礼 旭
素全法师
证严法师
益西彭措
了幻法师
妙境法师
索达吉堪布
慧净法师
圣一法师
道证法师
小 和 尚
印光大师
仁焕法师
学诚法师
堪忍尊者
妙祥法师
妙莲老和尚
印顺法师
法宣法师
元音老人
刘 素 云
济群法师
达真堪布
开愿法师
耀一法师
静波法师
黄念祖居士
广化法师
净界法师
明一法师
陈 大 惠
果戒法师
如本法师
寂静法师
生根活佛
果真法师
彭鑫博士
果卿居士
定弘法师
宏满法师
胡 小 林
宏圆法师
心经
忏悔
感情
堕胎
人生
回向
施食
大悲咒
精进念佛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轮回
福报
感应
自杀
财富
供养
仪轨
药师佛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观音心咒
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
拜忏
因果
婚姻
生活
因缘
楞严
往生
普门品
深信因果
积累福报
净土法门
学佛问答
佛法治病
健康
法会
菜谱
爱情
布施
华严
助念
地藏经
消除业障
戒除邪淫
积德改命
戒杀放生
孝顺父母
超度
持戒
功德
家庭
生命
持咒
临终
准提咒
子女教育
阿弥陀经
准提菩萨
无量寿经
因果报应
手淫
皈依
感恩
放下
打坐
抑郁
财神
舍利子
同性恋
学佛弟子
药师佛咒
西方三圣
山西小院
附体
开光
生气
智慧
算命
出家
宽容
地藏七
东林寺
婚外情缘
感恩父母
传统文化
中阴
随缘
癌症
痛苦
情爱
姻缘
佛教
往生咒
金刚经
学弟子规
合作伙伴
-
请添加QQ:1750995114
-
玄裕法师
玄裕法师微信
阿弥陀佛
普度众生 -
公众号
清禅寺公众号
普度众生
欢迎虔诚向佛之人互相交流 -
微信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支付宝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返回顶部
备案号:皖ICP备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