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 色身下劣诸根不具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像我也是,身体瘦瘦小小的不壮硕。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人。
这一代青年在台湾二十几年,没有看过苦,更没有吃过苦。请问台北市郊有个麻疯病院,几个人去过?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残疾病院谁去过?有些学佛的人说不要去管他,那是业障,活该受苦,这是学佛人讲的话?我听了心里就打颤,说这个话真是功德无量,果报也不可思议啊!佛教徒有几个人去照顾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说有啊!唔!当然有,坐在那里观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众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费力气,随便观想一下,实际行为一点都没有做到,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来看,在座各位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健康的,毫无缺陷的人才称得上诸根具足。譬如戴眼镜是眼根不具,镶了假牙是口根不具,头脑不够聪明是脑根不够利,不够利就苯;苯和某些众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诸根不具是这个世界的众生最痛苦的事,所以真正的医师,所有研究医药的人,莫不朝着改善诸根的方向努力。中国读书人发愿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不作一个救人救世的帝王将相,就作一个能救人病苦的好医生。这是中国知识份子读书所发的第一大愿。
宋朝范仲淹就将此语奉为一生读书立志的圭臬,所以他医学研究很精深,不过一辈子没有用上,后来出将入相,成为良相。当然啦!现代的青年也发这个愿,不为‘亮相’即为‘晾衣’,不到社会上亮亮相,就在那里作个亮衣服的架子,那就很糟糕了。
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可怜,色身多半下劣,诸根不具足,因此很丑陋。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别人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医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调皮捣蛋,冥顽不灵,妄作聪明,思想痴騃,没有智慧,怎么教都点不通,脑根不具足,愚:笨蛋,苯得不得了。盲:眼睛看不见。聋:耳朵听不着。喑哑:声音沙哑,喉咙有毛病。挛:是神经方面的毛病,全身痛,抽筋、抽痛等等,一天到晚都在这个果报中。躄:跛足,或半身不遂。背:弯腰驼背,背弯起来,腰干不直。偻:比驼背更严重,把腰弯起来了,现在比较少见,老一辈朋友中有。白癞:皮肤病。癫狂:精神病,心理病。
以上所说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类的病痛有无数种,多得很。在座诸位都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都在病中。
药师佛愿这些受苦折磨的人,在听到他的名号,一心虔诚诵修行药师如来法门,一切都能得到‘端正黠慧’,聪明有智慧,人身最难得的就是这四个字,形体端正,头脑聪明。有人聪明而不端正,有人端正却不聪明;既聪明又端正是修很多善行的福报而来。端正聪明已经不错,为何又加一句‘诸根完具’?因为诸根完具很难,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端正,但是,却有些暗病只有自己知道,绝对完全健康的几乎没有。
这一时代的众生果报,眼睛很坏,虽然没有瞎,却得靠玻璃生活;不袈上一副玻璃镜,对面不相识,这个滋味不好受。再加上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的果报愈来愈好,众生果报却愈来愈差。依报是庄严,正报却完了;物质文明是依报,自己色身是正报。正报业力福报薄了,仰赖依报而活,很可怜!这叫作其身下劣。所以,药师佛怜悯后世一切众生,发愿成佛时,在他的佛光普照之下,一切众生没有生老病死苦。脱离生老病死苦是人类最不容易求得的,学佛修道的人都想跳出生老病死苦的圈子,但有几个人能真正跳出?这就要好好研究药师如来的道理了,尤其发心学佛修行,乃至发心学医,随时要修持药师如来法门。
传你们一个药师如来的手印,配合念药师如来名号或咒语,否则念起来不灵。以左右手八指右押左相叉,入掌令合握拳,以二大指并平伸,押右头指侧中节上,勿使头屈。
经典上有药师如来的咒语,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或‘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都可以,可是一定要结这个手印。
假如依密宗修法,那你们每个人都欠我很多钱,必须拿大红包供养,还得把善知识供养得高兴才传你修法,供养得不高兴就不传。学密宗很难,要种种供养,种种磕头才行,那像我那么轻易传给你们,因此‘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先告诉你们手印,诚诚恳恳地去祈求、去念。放掉手印要从头顶上散开。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一)
佛学网2021年02月20日南 怀 谨
简介第31讲 色身下劣诸根不具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
上一篇: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
第30讲 念佛的心态
接下来是佛的慈悲。
‘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设,就是现在白话文--假使。希望我成佛的时候,在我的佛土中,假使有人犯了这些戒行,只要一听到我的名号--药师琉璃光如来,便会获得清净。
当我们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自私心就来了,心想他大概会送点药给我吃吃;再念‘消灾延寿药师佛’那可乐了!又来给我们消灾,又给我们延寿,又给我们药吃,最后还让我们发财,对不对?如果以这种心情念,不知道灵不灵?庄子说:‘夫子之心,其蓬也夫。’琉璃光明怎么进得来?并非他不进来,好比普照大地的阳光,并非阳光不照你,是我们自己挡住了光明。‘拍案惊奇’的作者淩蒙初有两句诗说得好:
我本将心向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所以要看清除,‘闻我名已’,不是听人家念,闻的下面是思、修、慧。“官印阀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听了这个道理以及佛的愿力后,要用心思惟,要去研究。一般人大多在迷信中学佛,念佛有三种心态。
(1)依赖心
好像念了一万声佛,佛就欠了你似的。
(2)功利
哼!我佛都念了,结果还是没有效果,你说气不气人?这是功利主义。
(3)糊涂心
只晓得念,脑子也不思考,不知道佛号所包含的意义。佛法并没有禁止你思考,处处都叫你正思惟修,否则就是迷信。
然而佛法绝对不是迷信,何以不是迷信?因为任何一个法门的修持都是从‘闻,思,修’而证得菩提。所以,我们看经,文字都很容易懂,正因为文字太容易懂,就不去思惟。人都有惰性,吃饱了饭就懒得用心,不喜欢用脑子,还以为自己了解呢?
其实,再进一步,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何以能够使我们烦恼、污染的心还得清净?换句话说,你的心光、性光要与药师佛的心光相感应,自心还到自性的光明中,那是最大的大药,这个药是不死之大药,所以药师如来是修长寿法。
西藏密宗的修法很有意思,很有趣,也很有深意。他传你修破瓦法的时候,一定同时传你修长寿法,不死之法。因为光修破瓦法,很容易走掉,同时修药师琉璃光如来的长寿法,你才可以留形住世,等到要走的时候,潇洒而去。因此弥陀佛修法一定配合药师佛法合修。
事实上,东方琉璃光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是相通的,这个道理在‘法华经’、‘维摩经’都已经讲得非常清楚。再说,真到了愿力修持成就;怎么叫成就啊?‘还得清净’时,梵行成就,念得一念回机,得到清净,你的心光自然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光光相接。药师如来就是光,不过不是世间的光。
药师如来的愿力使一切众生不至于犯戒,也就是没有一个众生不道德,因此也不会堕落在恶道;恶道众生都因为不道德而堕落进去。此道德之标准包含内容广泛,那就是‘三聚戒’。
看了药师佛的第五大愿,是否想到它与中国文化的‘改过迁善’和论语‘过则勿惮改’的道理完全一样?这又证明药师经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密切。
下一篇:南怀谨:自欺、欺人、被人欺
缘社的同人都是信佛的,信佛的取缘社这个名字,这就取得非常好。我们学佛的人都晓得人生不外一个缘字,这个缘字就学佛的意义来说非常的大。在座诸位看来同我一样,多半在中年以上,也可以说步入了老年的阶段。因此我们就由人生的缘开始,稍微缩小一点,谈谈男女夫妇的因缘,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佛法的问题。中国人有句俗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还不透彻,一针见血的讲法,应该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都是从因缘来。佛学讲因缘,有三项内涵、四种关系。三项内含即是善缘、恶缘、无记缘。所谓无记缘,就是不善不恶的缘。譬如我们做人几十年,有许多接触过的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次,过去了也就忘了。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事情都等于一个梦,梦醒便忘,这种缘属于无记缘。
至于佛说缘的四种关系: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研究起来很麻烦。总而言之,这种缘也是归纳性的说法,说明我们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这一世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样有很多很多来生,数不完。这是从三世因果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现在我们把因缘的范围缩小,谈谈大家本身最亲切的经验,也就是男女间、夫妇间的问题,从此来体会很难解说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小时候读书看了很有趣,记了下来。后来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看自己,看别人,深深了解这副对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生哲学。
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
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有债务关系,才有父母儿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整个人生因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
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复,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不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发。因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遍所有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等于以前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戏,唱的都是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思也没有。至于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那就很难说了。
我们学佛的人看人生,从因缘的方面来看,比一般人要来得深刻。以佛学的观点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女间感情的你侬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他们所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就觉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永远,这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由娑婆世界的道理,我们再把范围缩小来讲,谈谈杭州西湖的故事。在杭州西湖边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坟墓,值得留念与凭吊,有高僧、名士,也有诗人、名妓,其中在满植梅花的小孤山上,有西冷桥,桥边有两座坟墓,一座是历史名妓叫苏晓晓的,另一座是清末民初的名和尚苏曼殊的。有人写过一首诗,其中的名句:西冷桥畔两苏坟,就是描写这一妓一僧。当然坟墓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中国历史的文学中,西冷桥畔两苏坟,感人至深,因为这句诗利用对比手法,以一妓一僧各自的生命遭遇互衬,将人生悲欢离合的各种无奈表露无遗,令人感慨难忘。
另外,清朝女诗人冯小青的坟墓也在杭州小孤山上,她是个才女,人也长得很漂亮,年纪轻轻就遇人不淑,结了婚才知所嫁非人,先生早已有了太太,因此痛苦一辈子,抑郁而死。冯小青这一生遭遇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类社会或旧时代的女性,为了家庭,痛苦牺牲的写照。
冯小青的学问很好,文学修养也高,也有专集留下来,我年轻时最欣赏她的一首名诗,今天提供给缘社的诸位大菩萨,同时回向给全世界所有的女性。冯小青的人生遭遇很痛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观音菩萨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发了愿,写下这首诗: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由于亲身受苦,也看到人间夫妇很少有真正快乐的,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或往生净土,而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水,洒向人间,希望将来世界上的夫妇,永远幸福快乐美满和谐。
以冯小青这样一个悲惨的遭遇,她的因缘是痛苦的,可是她学佛以后,天天拜佛所发的愿,不像我们求发财,求保阖家平安,她感于人间夫妻有许多不如意而愿变成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杨枝水,加被世上每一对夫妇平安、幸福。
我常常跟一般年轻的女同学讲,我们学佛人不要认为这只是一首爱情诗,其实这首诗应该当成佛经看,在诗中痛苦感情的背后没有埋怨,也没有恨,她了解人生就是还债,很痛快地去偿还,而且不只自己还债,还愿意为世界上所有人还债,所以能写出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这么动人的诗句,不为自己的痛苦所困,而是把自己的痛苦体会了,想到世界上其它女性的痛苦,以她学佛的大愿力,希望自己将来使人间每一个家庭美满和快乐,这就是从心理上,如何将恶缘转成善缘的具体实例。
从这位女性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学佛的人该如何对待和处理所遭遇的恶缘,使自己得到平安。因此,我对一般学佛的朋友讲,你们不要吹牛,什么成佛成道,一个学佛人,活着身心健康快乐,少病少恼。死时不麻烦自己,不拖累别人就算很好了。冯小青这种大愿力,就如同她诗中最后一句一样:洒到人间并蒂莲,多么慈悲。
接着再讲另一位女性文学家的故事。中国文化有句古话“造物忌才”,是从佛经中演绎出来的。造物代表天地,就是说人生的命运不圆满,上天对人才是妒忌的,不愿意他圆满。我们中国人喜欢算命,提到算命,我偶尔也教同学们学学,但不赞成他们真的去算,因为这是靠不住的。算命有它深奥的哲学道理,这里我们暂时不谈。至于它所推演的内容,统括而言,不过是妻财子禄四样东西。对女性讲就是夫财子禄。这辈子家庭丈夫好不好?有没有钱?将来成家儿女如何?生活有无问题?前途功名怎样?然而就算命的原则来说:这一切,只用一个“才”字就可以简单概括了。“才”字代表钱财、文才,乃至人长得漂不漂亮的人才,都包含在内。
有人算命回来问我,老师啊!算命的说我有财,结果我没有什么钱。我说你怎么没钱?你今年结婚讨太太,太太就是财产,大财产进门啦!结婚就要花钱嘛,是有钱你花掉了。所以算命拿“才”讲一个人命中有财,可是人长得漂亮,已把财占去;或者读书人学问好,抵消了财就穷了。要是又聪明又漂亮又有钱,天底下的好事给你一个人占尽了,人家占什么啊?这个世界公平得很,占了这样就缺少那样,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缘的道理,不一定圆满。
由“才”与“缘”我们再来谈谈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在座大概很多人打麻将吧?打麻将的祖师爷就是这位才女。为何她发明打麻将呢?同我们今天在座的外省朋友一样,宋朝也几经动乱,北方金人南侵,她随着大家逃难到浙江金华。国家的事,家庭的事,使她很痛苦。先生虽不坏,到底学问能力没有她强,因此感觉生活不美满,此国仇家怨相逼的结果,便时常邀几位女好友到闺房玩玩,而发明了打麻(马)将。因为北方军队都是骑马打过来的,所以要把那些马上的兵将打下来,就叫打马将。
这是她所发明排遣内心苦闷的方法,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消化掉,如果一直压在心头,就是对人生缘处理得不好,那是很笨的。李清照女士善于处理,但是她的心境还是很痛苦的,我们一读她的著作便知。她作的词非常有名,其中一厥词,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在一块,很凄美,这些充满伤感意味的诗句,我们年轻时都喜欢读。
到了中年,尤其老年,便不忍也不愿意读它了,尤其李清照的名句,“枕前泪共阶前雨,隔着窗儿滴到明”,正是她为国为家的痛苦写照。这种境界我想在座的外省朋友都同样经验过的,想到前尘往事,通宵不寐,眼泪把枕头都哭湿了,同时窗外的雨水,也落了整夜,似乎与自己共洒同情之泪。李清照的词都很悲观,然而她也有了不起的一面,并非整天对雨流泪。
感于现在社会的处境、常使我喜欢提到她的另一首描写项羽的诗。楚霸王是历史上的英雄,此诗可代表今天大家的心情:“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可以看出到了晚年,她的胸襟气魄,依然如此,是个大英雄。以学佛来说,具有大勇猛金刚菩萨的气概。
在台湾,诸位今天能在此讨论佛法因缘的问题,是有福气的。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学佛的人,当看到太热闹的场面便兴起莫名的悲哀情怀,看到社会太安定,就联想到后面享福过度的坏处。今天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的层面,看来很安定很繁荣,但是每个人心理都很痛苦。我有许多各方面的朋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有,因为我不太界别任何宗教,所以宗教反正都是劝人为善,都有它的好处,至于形而上的道理谁高谁低,那是另一主题,暂且不谈。我看看许多朋友,到了晚年,夫妻两人很可怜,同美国老年人一样。儿女长大了,出国的出国,成家的成家,搬到外面成立小家庭,最后两老在家,什么人作伴侣?电视机。两个人待在家中,正应了两句古诗:“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因为我看看你也不像十几岁时那般漂亮,你看看我头发都白了,没得看了。两对眼睛只好看电视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早已不是当年一起买电影票看电影那种爱情了。将来中国社会这种情况恐怕愈来愈严重,所以年纪大或中年十岁以上,就要有个安排。庄子有句话:“哀乐不能入”,谈到人生的经验,到了中年,哀乐就不大分了, 悲哀与快乐都差不多木然了。 因此过了中年到老年,奉劝大家最好是学佛,当然诸位都是学佛的。返老还童的外婆禅刚才送大家一本外婆禅,不是向大家推销书,而是外婆禅的作者是个学佛很好的榜样。作者名字是笔名,真名不愿意发表。这位老太太七十几岁,现在人在美国,是世家小姐出身,算得上是个半新半旧的现代才女,先生也了不起,是老牌的法国留学生,夫妇两人一生碰到几个时代——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内争、八年对日抗战,到了台湾。只有一个女儿,是我的学生,师大东海毕业,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很有才。后来老太太的先生死了,我说妈妈一个人住在南部怎么办呢?就把她接来台北,住在我家隔壁,也好有个照应,便搬来了。老太太信天主教,晓得我不分宗教,所以大家相处得很好,当她的女儿到哈佛深造时,特别请我多加照顾。这位小姐到了哈佛大学,不久就把妈妈接去同住。这位老太太到了美国,我看她一个人跟女儿住,很无聊,就寄了一本我的书,说不管信什么教,没事无聊嘛,学学打坐也好,她觉得有道理,就坐起来,我告诉她有问题写信给我,每天写日记,半个月邮寄一次。呵!她一路进步,现在不得了啦!七十多岁的人,越来越精神了。这还其次,为何要出这本书呢?她到了美国,一个读书的女儿是不太侍候妈,孝顺是孝顺,嫁了印度人,也是博士,生了个孙女,我们想想,假如我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最佩服她老太太一生遭遇不痛快,心理却很平安,信上报告说,在国外住外国女婿家,带小孙女,不当成是家,而是住旅馆,女儿女婿是旅馆的老板,今天在此做客,住到哪一天算哪一天,因此我佩服她处理的方法很好。晚年学学佛,打打坐,带带小孙女,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住旅馆,就痛快了,这就是一个老人善于安排自己的好例子。
小时候我家有个庙子,从宋朝几百年下来的家庙,历来曾经出过很多高僧,我父亲告诉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对子很好:得一日粮斋,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就是说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尚去了庙子空的洒脱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脱的心境,那么对自己一辈子的因缘遭遇便能处理得非常美满了。
评论

- 全部评论(0)
文章排行
- 09-04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5讲-3
- 10-03南怀瑾:首次公开的秘密
- 09-01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八章)
- 09-02南怀瑾:《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
- 09-0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六章)月色如水人如波01
- 09-04南怀瑾:人如何才能做到“随遇而安”?
- 09-09南怀瑾:念佛法门,非常殊胜
- 09-09南怀瑾:什么才是最大的迷信?
- 09-04南怀瑾:华严菩萨的境界
- 10-05南怀瑾:一定要正确理解念佛的“念”
- 09-02南怀瑾:鼻子通畅与健康02
- 09-02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七章 佛国随俗世还真
- 10-03南怀瑾:念佛法门的大秘密
- 10-04南怀瑾:时间用在何处最好?
- 01-14南怀谨:如何修证佛法(十三)
本栏推荐
- 09-10南怀瑾:我的太老师有“真人”般的本事
- 09-0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六章)月色如水人如波01
- 10-06南怀瑾:学佛不信因果轮回,学禅学密都是白搭
- 09-10南怀瑾:有缘夫妻 债务儿女
- 09-09南怀瑾:能够化解掉自杀的咒语
- 09-10南怀瑾:走路有学问,这样走更健康
- 09-09南怀瑾:不用花钱就能试出身体状况,强身健体的不传之
- 09-02南怀瑾:念佛的三种方法
- 09-09南怀瑾: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 09-11南怀瑾:如何化解嗔恨心
- 09-10南怀瑾:哪种梦可以昭示未来?
- 09-09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六章)04
- 09-10南怀瑾:中国文化最宝贵的“孝道”
- 09-10南怀瑾:教教你“世故人情”
- 09-05南怀瑾:先管好自己,再管理别人
栏目更新
- 02-21南怀瑾先生谈缘:有缘夫妻 债务儿女
- 02-21南怀谨:自欺、欺人、被人欺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一)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三十)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九)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八)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七)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六)
- 02-20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二十五)
- 01-18南怀瑾谈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方向
- 01-18南怀瑾: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果报
- 01-18南怀瑾:钱财买不到的是寂寞
- 01-18南怀瑾:众生与生俱来的傲慢
- 01-18南怀瑾老师1985年准提菩萨圣诞开示
- 01-18南怀瑾:布施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栏目
-
-
法师介绍
净土法门
居士文章
寺庙介绍
戒除邪淫
人间百态
积德改命
幸福人生
深信因果
戒杀放生
消除业障
素食护生
佛教仪轨
佛教活动
佛教知识
学佛感应
精进念佛
佛教问答
净土法门
佛教新闻
佛教故事
佛经简介
佛经原文
佛经注音
佛经入门
佛经浅释
佛经白话文
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阿弥陀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地藏经
圣严法师
宣化上人
海涛法师
大安法师
昌臻法师
大宝法王
明证法师
南 怀 谨
梦参老和尚
星云法师
慧律法师
慈诚罗珠
蔡 礼 旭
素全法师
证严法师
益西彭措
了幻法师
妙境法师
索达吉堪布
慧净法师
圣一法师
道证法师
小 和 尚
印光大师
仁焕法师
学诚法师
堪忍尊者
妙祥法师
妙莲老和尚
印顺法师
法宣法师
元音老人
刘 素 云
济群法师
达真堪布
开愿法师
耀一法师
静波法师
黄念祖居士
广化法师
净界法师
明一法师
陈 大 惠
果戒法师
如本法师
寂静法师
生根活佛
果真法师
彭鑫博士
果卿居士
定弘法师
宏满法师
胡 小 林
宏圆法师
心经
忏悔
感情
堕胎
人生
回向
施食
大悲咒
精进念佛
释迦牟尼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轮回
福报
感应
自杀
财富
供养
仪轨
药师佛
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观音心咒
文殊菩萨
弥勒菩萨
拜忏
因果
婚姻
生活
因缘
楞严
往生
普门品
深信因果
积累福报
净土法门
学佛问答
佛法治病
健康
法会
菜谱
爱情
布施
华严
助念
地藏经
消除业障
戒除邪淫
积德改命
戒杀放生
孝顺父母
超度
持戒
功德
家庭
生命
持咒
临终
准提咒
子女教育
阿弥陀经
准提菩萨
无量寿经
因果报应
手淫
皈依
感恩
放下
打坐
抑郁
财神
舍利子
同性恋
学佛弟子
药师佛咒
西方三圣
山西小院
附体
开光
生气
智慧
算命
出家
宽容
地藏七
东林寺
婚外情缘
感恩父母
传统文化
中阴
随缘
癌症
痛苦
情爱
姻缘
佛教
往生咒
金刚经
学弟子规
合作伙伴
-
请添加QQ:1750995114
-
玄裕法师
玄裕法师微信
阿弥陀佛
普度众生 -
公众号
清禅寺公众号
普度众生
欢迎虔诚向佛之人互相交流 -
微信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支付宝捐赠
乐善好施之人
法体安康
家庭幸福圆满
您的帮助能造福更多人 - 返回顶部
备案号:皖ICP备12345678